文學引路—文學寫作班 (2025秋季)
●課程介紹
透過文學作家的引領,讓學習者進入文字建構的情境與故事世界,領略創作者的心思與技巧。另也鼓勵學員動筆提交作品,藉由三次作業課,讓學員分別從欣賞者、被欣賞者的角度去領悟寫作技巧。
●參加對象
對文學閱讀與書寫感興趣者,額滿30人(保留15個名額給視障者參加)
●開課期間:2025年9月6日至12月13日,星期六上午10:00-12:00,共11堂課(22小時)
●上課地點:耕莘文教基金會活動教室
台北市辛亥路一段22號4樓(捷運「松山新店線」,台電大樓站1號出口對面)
●課程策劃與導師:凌明玉
●課程師資:凌明玉、栗光、李達達、盧美杏、洪愛珠、陳姵穎、洪茲盈、楊佳嫻
●課程內容:
日期
|
主題
|
講師
|
9/6
|
發現可散文也可小說的題材
|
凌明玉
|
9/13
|
職場故事這樣寫
|
栗光
|
9/20
|
寫作不只有技法
|
栗光
|
10/18
|
外面發生什麼事──散文車上的書寫
|
李達達
|
11/1
|
藏什麼露什麼,小說的障眼法
|
凌明玉
|
11/8
|
作業課一:我心內的風景
|
盧美杏
|
11/15
|
貼身之人,涉己的
|
洪愛珠
|
11/22
|
作業二:給自己的時光膠囊
|
陳姵穎
|
11/29
|
極短篇的題材和創作手法
|
洪茲盈
|
12/6
|
文學裡的觸覺生活
|
楊佳嫻
|
12/13
|
作業課三:生命中的某一天
|
凌明玉
|
※課程內容若有變動,以課堂現場公布為準,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權
●課程費用:全系列(11堂課) 4,800元 (本會文學班過去一年舊學員享9折價4,320元)
※單場旁聽開放原則:本班名額以參加全系列為主,若開課日尚未額滿,開課後可接受單場旁聽,一次500元。
洽詢電話:(02)2365-5615轉315
●師資介紹:
凌明玉
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。曾任出版社文史線編輯、童書繪本主編。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,兼擅散文。小說書寫關注底層生活邊緣人群,探索人性幽微心境;散文範疇著墨城市觀察、看不見的小人物等。曾獲林榮三文學獎、宗教文學獎、打狗鳳邑文學獎、新北市文學獎、吳濁流文藝獎、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等獎項。著作有小說《愛情烏托邦》、《看人臉色》、《缺口》,散文集《不遠的遠方》、《聽貓的話》、《我只是來借個靈感》等。※本課程導師與內容規劃
栗光
現任職於聯合報,執編繽紛版。為青輔會「青年壯遊台灣」實踐家、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「海洋藝術創作類」得主。作品散見於各大報章雜誌,曾獲桃園文藝創作獎、梁實秋文學獎等,並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,著有《潛水時不要講話》、《再潛一支氣瓶就好》。
李達達
本名李勇達。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碩士,政大新聞學系學士。散文曾獲林榮三文學獎、鍾肇政文學獎、吳濁流文學獎、新北市文學獎、國藝會創作補助,作品選入《九歌104年散文選》。著有散文集《小路昨夜對我說:機車騎士的奇想漫遊》。
盧美杏/輔仁大學圖書館系畢,曾任記者、中國時報寶島版、浮世繪版、家庭版主編、高雄市文化基金會董事等,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。編有《典藏艋舺歲月》(時報出版)、《大城市小人物》(台北市文化局)、《希望在夢田──花蓮無毒農業》(花蓮縣農業局)等書,著有《醫者──披上白袍前的十四堂課》等。
洪愛珠
本名洪于珺。一九八三年生,台北養成。倫敦藝術大學傳播學院畢,資深平面設計,大學兼任講師,工餘從事寫作,以記舊時日,家常吃食與經過之人。曾獲台北文學獎、林榮三文學獎、鍾肇政文學獎,作品入選《九歌一○八年散文選》。
陳姵穎
曾任聯合報新聞版編輯、聯合報《好讀周報》編輯,現執編聯合報家庭副刊,採訪及文字作品散見各大報章及網路。喜愛散步、閱讀、觀察動植物與登山。
洪茲盈
小說家/編劇/廣告創意人,曾任職於廣告代理商,現為專職文字工作者。著有小說《無愛練習》、《太陽照不到的地方》、《墟行者》。曾二度榮獲林榮三文學獎(2007、2010)、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、府城文學獎首獎、吳濁流文藝獎兒童文學類首獎、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二獎……等。編劇作品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系列影集〈茉莉的最後一天〉、《做工的人》(入圍金鐘迷你劇集編劇獎)、VR動畫《紅尾巴》(獲安錫影展VR水晶獎)……等。其實,只是一個愛說故事的人。
楊佳嫻
高雄人,定居台北,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,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,臺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,性別組織「伴侶盟」常務理事。長年於清華大學開授寫作課程。著有詩集《你的聲音充滿時間》、《金烏》等四種,散文集《雲和》、《瑪德蓮》、《小火山群》等五種。另編有散文選與詩選數種。相關著作:《靈魂的領地:國民散文讀本》、《靈魂的領地:國民散文讀本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