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人數: 931866
耕莘文教基金會(Cardinal Tien Cultural Foundation)
社區發展
青年培育
公益攜手
教會合作
 
關於耕莘 山學團 寫作會 長青學苑 策略夥伴 場地借用 報名專區 出版品
耕莘文教基金會(Cardinal Tien Cultural Foundation)
 
   
 

  »  公告報導  2011-03-30 「耶穌會士在台福傳口述歷史」2010年新書發表會—新竹場訪談文字記錄

「耶穌會士在台福傳口述歷史」2010年新書發表會新竹場訪談文字記錄

新書書名:
《牧者的身影—跨越海峽的愛》(孫達神父)
《志在榮主》(房志榮神父)
日期 :2010年10月2日(星期六)
時間 :下午3:00到5:0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地點 :新竹市社會服務中心(新竹市北大路373號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佳融 呂青芬 整理
l   于中(訪談人/新竹高商教師):
神父們幼年時家裡的生活狀況好像都很清苦。在那個年代,兩位神父已經進入了修道的生活。首先要請房神父分享一下,當初是怎麼開始修道的生活,怎麼發現這個聖召?
 
l   房志榮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我家信天主教是從我開始的。因為我到天主堂去,覺得那裡唱的歌啊、祭台的花啊、蠟燭啊,都讓我很喜歡。在南門的老家那裡有個基督教的福音堂,我小的時候到那裡去聽道理,所以我最初知道的聖經故事就是這樣來的。但是他們沒有這些禮儀,我到天主堂裡就覺得很喜歡。之後就拉著我的母親到天主堂去學道理,她就在女學裡學,我在男學裡學。後來我跟母親在同一天領洗,那時我母親46歲,我10歲。
不過修道是我母親的主意。因為我父親在我一歲的時候就過世了,我是老么,上面有一個哥哥、兩個姐姐。母親一個人要養四個孩子很費力氣,所以把三個大的孩子都送到姨娘與親戚家裡去,但是我一直在她身邊。那個時候我到國民黨辦的國民小學,覺得非常好,很喜歡念書。母親就覺得這個孩子好像可以栽培,但是她沒有能力,所以後來就想到我們在貴池有小修院,是西班牙的耶穌會士辦的。她說在小修院裡可以吹笛子,可以踢球,我也很喜歡。所以我想我要去跟小修院的孩子們一起。我的小名叫法兒,後來我母親講:「法兒去修道。」當時,我想這「道」,是不是「稻米」啊,以為修道是要去種田、種稻、煮飯啊。後來才知道,原來「道」是「道可道非常道」的「道」,也就是耶穌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叫我去修道是母親的意思,後來我果然覺得不錯。我自己也沒想到,在天主的安排,一路走到今天,走到八十四歲。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房神父看起來真的也就是六十歲的樣子。房神父是家族第一個接觸天主教,第一個領洗的人。孫神父完全不一樣喔,在河北就有三、四代的教友,跟我們新竹教區一樣是歷史悠久。接著就要問孫神父這位老教友是怎麼開始去修道的?
 
l   孫達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小的時候看見神父,出門坐馬車,吃飯的時候四個盤、三個皿,教友伺候的好神氣喔,所以就想做神父啊。可是主要是父母經常說:「我把你們兄弟姊妹都奉獻給天主了,隨便天主要。」靠著父母的祈禱、奉獻,天主開了恩,接受了聖召。所以聖召是需要熱切的教友家庭,就像好花開在好花園裡。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兩位神父入耶穌會不是完全一樣的途徑,好像也有一點點曲折。就請房神父跟我們分享後來是怎麼進入耶穌會的。
 
l   房志榮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我進入耶穌會的時候比較晚了。我的母親把我送到小修院,我覺得很高興,可以吹笛子、踢皮球,那時候我還不大喜歡念書。還記得有一個姓劉的同學就講:「哎呀,我告訴你怎麼樣去用功。」那時我聽不進去,還是喜歡玩。但是後來我記得有好幾個西班牙的神父,他們都把拉丁文教得很好,我也學得不錯。所以念完小修院後就到蕪湖的大修院,念了兩年哲學,都是用拉丁文。後來考試的時候,我把課本背得滾瓜爛熟,考得最高分。1945年抗戰結束,1947年總主教到安慶來訪問,他問我們梅主教:「有沒有孩子可以送到羅馬去念書?」當時因為八年抗戰中日打仗,都沒有學生到羅馬去。梅主教馬上就想起了:「對了,我們安慶有個房志榮念哲學念得很好,送他到羅馬去念書。」我就這樣到了羅馬。在羅馬念了四年,一年哲學,三年神學。到了要升神父的時候我才二十四歲,我自己覺得還不夠,火侯不夠,我想我還要多修一修。怎麼辦?我想我要進耶穌會。這個時候我才轉念頭要進耶穌會。因為我們安慶都是耶穌會的神父和主教,當時梅主教還在大陸,我寫信回去說:「我要進耶穌會。」他很高興,說:「好吧,你到西班牙,到撒拉曼卡(Salamanca)去。」所以1951年我就從羅馬坐火車,準備到西班牙。本來我要走路到西班牙,因為我很想學一位聖人,但後來還是坐火車。火車經過路德,那是我第一次到那裡。本來想在路德的山洞前過夜,求聖母,後來實在冷得撐不下了,我想不行了,還是找個小旅館住了一夜。我在路德的時候,臨走以前還用了十元美金買了一個小鬧鐘,那個鬧鐘響的時候就唱路德聖母。我把它帶到初學院,但初學院有規矩,不許有這些東西,要充公。它有一個好的用處:我們那裡每天早上,就用這個小鬧鐘唱路德聖母把大家叫起來。後來一個初學修士一不小心把小鬧鐘搞壞了,從那以後就報廢了。這恐怕是我第一次講這個故事;就是這樣進耶穌會。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接著聽聽孫神父是怎麼進耶穌會的。
 
l   孫達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因為我愛上了耶穌會,所以非入耶穌會不可。雖然遭受了一些阻礙,教區的主教、副主教、神師都不讓我入耶穌會,可是我就像一個小姐一樣愛上耶穌會,非嫁給他不可。雖然遭遇了阻礙,可是天主的聖意,最後我到菲律賓以後,再向主教求入耶穌會,主教給我寫了幾個簡單的字:「你這個孩子常常想入耶穌會,我看你真有聖召,我降福你,阿們。」所以就入了耶穌會,謝謝。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我們在每位神父、修士、修女的身上,幾乎都可以看到那種堅毅和奉獻。兩位神父入耶穌會的困難程度雖有差異,但是兩位的堅持都同樣值得敬佩。接下來要請兩位神父分享,入耶穌會以後的學習過程當中,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經驗。先請問會九國語言的房神父,在學習的過程裡是怎麼走過來的?
 
l   房志榮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我實在非常感謝那些西班牙的耶穌會神父,他們的名字我都記得。他們教拉丁文教得很好,所以我們在小修院的時候已經學得很好了。1947年到羅馬念書,那裡都還是用拉丁文,我們去那裡非常方便,上課都沒問題,都聽得懂。有了拉丁文的基礎,後來學別的西方語言就是很大的幫忙。在中國的時候我也已經學了西班牙話,英文也學了一點。後來在初學院的時候也開始學一點希臘文。之後到了義大利也學義大利話。到那時一直沒有學的就是德文和希伯來文。開始決定要念聖經的時候,1958年我就到德國去學德文,後來也開始學希伯來文。所以三個古代的語言就是拉丁文、希臘文、希伯來文;五個現代的語言就是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西班牙文、義大利文。再加上中文,就是九個了。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好像在神父身上聽起來都是理所當然的。因為那天我跟劉主教聊的時候,劉主教說:「對啊,學聖經這五個是最基本的啊。」
在孫神父的書裡,提到到菲律賓,之後到日本學習,請神父跟我們分享在這個過程當中,所遇到的一些特別的事情。
 
l   孫達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我很簡單,不學無術。我沒有學過許多外文,也沒有博士學位,就是個老百姓。我一步一步地按照教會的陶成,從哲學到神學,升了神父後就在關西傳教一段時間。之後會長就把我送到日本做最後的耶穌會卒試,回來後把我關到一個傳道學校,一下子關了十年,沒有自由,一直到後來才有自由。謝謝諸位。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關西的傳道學校就是現在的華光(啟能中心),那個地方是我們孫神父建的。
房神父在書裡有提到很多跟他非常非常好,對他非常非常幫助的一些恩人們,請神父給我們介紹幾位恩人跟您的故事。
 
l   房志榮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我記得從前耶穌會有個想法,他們認為女人都是魔鬼。但我的經驗不同,我從小跟母親一起長大,我非常愛我的母親。後來在我升神父那一年,在西班牙認識一位女士,叫Dna Encarnacion。她說:「你現在要升神父了,你的母親恰好在你升神父以前過世,已經不在了,不過我願意做你的媽媽,你把眼睛閉起來,想一想你面前就是你的母親。」她就是非常喜歡我是吧。她自己沒有很多錢,卻買了一個領帶、一個很好的錶送給我。後來1958年到德國的時候,要學德文,就住在慕尼黑的修女院裡,早上我給她們做彌撒,其他吃的用的一切她們都包了。後來她們到一個鄉下的別墅,在那裡度假。我也跟著她們一起,去那邊做彌撒。恰好有一位太太,是慕尼黑的第二號人物,前任副市長的夫人,她的丈夫已經過世;她就看到這個小中國人滿可愛的,就做我的第三位母親。我總是不大好意思是吧,但後來我看到她那麼誠心幫我的忙,也就心存感激地接受了。我們從1958年到1991年,30多年的時間一直維持非常好的關係。她每個月給我寫信,我要給她回信,這其中也學了很多的德文。我在念書的時候,一提到需要什麼,她馬上就給我,很多的書、照相機、投影機,她都要給我。她過世前剩下不少的錢,都留在德國的帳房裡給我用來買書。一直到現在,還是用存款的利息給我訂八種雜誌,所以很多的書、雜誌,都是她給我訂下來的。
我的書裡有一篇叫做「堅振上的母親跟姐妹」,「母親」指的就是自己的母親、西班牙的母親、德國的母親。都是受到這些女性的幫忙。而「姐妹」又是怎麼樣呢?我1963年回來的時候,有一次在香港的街上遇到諸政瑛女士,她從1948年到2000年一直在公教報服務,非常有貢獻。之後我們也一直通信。她請我寫文章,在公教報發表。每一次到香港開會,她一定要到機場來接我,一起吃飯、談心。我的書上就有一張照片是我們在香港,照片中有她和李震蒙席。我在書上也提的,到了台灣以後,有好幾位女性,黃淑美、車從容、吳大燕等等,看到我有什麼需要,都給我幫忙,所以我穿的都是名牌,用的電刮鬍刀是水晶的,很乾淨。我覺得天主真的就是安排這些女性的母親、姐妹,陪伴我一輩子,一直到現在。現在在新加坡、香港、台灣,也有很多女性的小妹妹們給我幫忙,我有什麼需要,只要一提,都有人提供。所以我說,這是天主的恩寵啊,有她們陪我長大,我真是感到非常的溫暖。謝謝各位在場的女性。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也希望我們在場的每一位及我們的子女,將來能夠做別人的天使,能支持每一位想要做好事,想為天主做事的人。
孫神父做了很多社會服務,特別在整個新竹地區都非常的多。我每次碰到前任新竹縣長鄭永金,他都會說:「我們新竹是天主教縣。」我們新竹除了有劉主教努力支持整個教區外,另一個很重要的人就是孫神父。孫神父是一個很含蓄的人,在講道以外好像很少聽他講這麼多話。現在請孫神父分享在新竹總共支持或創建了多少個社福機構。
 
l   孫達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不是我做的,是我幫助別人做的。第一個幫助的是新竹市生命線。那個時候我跟縣政府的機要秘書龐庚武先生、警察局局長、林政則市民代表,以及一位居士,開了差不多十多個月的會才開建新竹市生命線。之後我被調到竹東,靠著地方人士及大家的協助,也開了差不多八、九個月的會,籌備以後才開了原住民語和客家話的生命線。縣、市分開以後,新竹市是新竹市生命線,新竹縣是新竹縣生命線,就算是升格了。剛開辦的時候很苦,也比較克難,但天主顯了奇蹟幫助我們。有一個太太在竹南算命,說她的命運需要調整調整,需要三萬元幫助生命線。所以這個太太就如數捐給了新竹市生命線。她回到竹南去,說:「已經幫助了,我的命運可以改善了吧。」算命先生說她幫錯了,是新竹縣竹東生命線,不是新竹市生命線。所以她又捐了三萬元。
之後省政府一次一次的找我,說收容中度智障及輕度智障的中心,台灣已有不少;可是重度智障、多重殘障孩子的爸爸媽媽卻沒有奧援。省政府社會處的專員很多次到竹東的辦公室找我,我說:「No money!」他說:「神父,你可以申請,申請時胃口大一點喔。」所以就蓋了一個六層樓的新大樓,地下一層,地上五層。之後慢慢開張了,這是天主的恩寵。後來內政部社會司一次一次來找我,說:「神父,安養中心不少了,可是養護中心太少,正是我們政府需要開辦的。」養護中心照顧的老人,生活是不能自理的,兩個小時需要翻身,要拍背、餵飯、洗澡、插鼻咽管、包尿布、插尿袋。我說:「No money!」他說:「你可以申請,不過不要告訴別人,社會司全額補助,胃口大一點。」所以就申請了一億六千萬,後來他們說:「神父,太多了。」我說:「不光是硬體,還有軟體啊。因為一切設備,每一個房間有電話,有電視機,有冷氣機,有冰箱,有沙發。」他們說:「神父,先給你一億兩千萬,後來軟體你再申請。」我說:「可以啊。」所以到最後又申請了六千萬,合起來是一億八千萬,超過原來的數目,感謝天主。
之後我調到了竹北。我每到一個地方會先去拜訪地方首長,跟他們拉點關係。市長說:「神父你來了,竹北市蓋了一個老人安養中心,我用一點時間為您介紹。無論怎樣,神父,我先馬上叫社會課長來,給您開車去參觀參觀。」我說:「參觀可以,不用買票我就去。」竹北老人安養中心的房子,完全是外行蓋的,老人是沒辦法進去的。我不敢接收,但他們非要讓我接收不可。他說:「你們天主教不是為了賺錢,你們是服務,所以我把這個竹北老人安養中心託靠給你了。」我馬上找劉獻堂主教,我說:「怎麼辦,叫我接收。」主教說:「就接收吧。」所以我就接收了,硬著頭皮接收了。光維修,一修就修了六百多萬。可是呢,天主降福,縣政府把最大的問題解決了,這是天主的奇蹟。所以這些不是我辦的,是天主的奇蹟,謝謝各位。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我想天主的奇蹟是藉由孫神父的手,靠著在場很多的朋友大家一起合作,才能繼續在整個新竹有非常非常多的社會服務。接著最後一個問題是大家最感興趣的。兩位神父已經84歲和86歲了,想請問兩位神父是如何能夠把身體及精神養的這麼好?先請房神父分享養生之道。
 
l   房志榮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維持身體健康的方法我有不少,最重要的是要運動,吃飯要有節制,睡覺要充足,還有醫生的話只要信一半,因為自己是最好的醫生。我講一個笑話給大家聽。有一個人說:「我這裡不舒服,那裡也痛。」另一個人問:「你真的要去見醫生嗎?」那個人說:「當然啊,沒有人去見醫生怎麼行呢?醫生要活下去啊!」見了醫生以後,要去拿藥,見藥劑師。另一個人又問:「你怎麼樣啊,要去嗎?」那個人說:「當然要去啊,藥劑師也要活下去啊!」藥開了後,另一個人又說:「你回去怎麼樣啊?」那個人說:「我要把那些藥都丟到垃圾桶裡去,因為,我也要活下去!」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接著請孫神父分享養生之道。
 
l   孫達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我的養身之道就是會吃,會喝,會休息,瘦一點。除了吃、喝、休息,我也喜歡走路。走路一面聊天、分享,一面又可以運動,一舉兩得。就是這些,謝謝。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我對孫神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行動派。所以想要養生,最重要的就是想到什麼、聽到什麼、該做什麼,立刻主動。現在開放請大家提問題。
 
l   觀眾分享一:
神父好,各位教友好。我不是教友。我在民國94年去了世光教養院。我帶了原住民的孩子到教養院,看到了孫神父的名字後,我就一直想找到孫神父。之後隔了幾年,因為我太太是教友,我們就在西門堂見到了孫神父。我好高興喔,終於找到神父了。因為孫神父是我做服務工作的老師,在這方面我真的能跟神父請教很多,孫神父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學習。今天我特別趕來神父的新書發表會。神父給我們講了他的生命故事,我覺得是非常值得學習的,謝謝。
 
l   觀眾分享二:
我是新竹教區的彭神父,很謝謝兩位神父。因為孫神父,我們推動了新竹教區比較大的活動,如「天主教新竹教區成立50週年慶」以及「社福聯展和學術論壇」。我們與堂區的長上,以及所有機構的院長、主任、執行長,開始彼此認識,一起合作,希望讓桃竹苗區20幾個社福機構聯展。感謝孫神父,去年底我就去拜訪他,他給了我一些意見,要向新竹縣政府的處長、局長談。後來我也向李主教提了一些建議,今年就開始動起來了。很感謝世光的黃修女院長很勇敢地出來承辦這次的活動,這次的活動需要100萬的經費來支持。
還要感謝房神父,他在我念神學的時候,跟學生說愛要及時。後來推動了真愛運動,想藉由耶穌的真愛和清流去改造台灣。這個運動後來也慢慢在教會造成一些新氣象。
我們新竹教區在李主教的帶領下,也與陸委會開會,討論新竹教區如何跟獻縣教區交流,當姐妹教區。我們劉主教是來自獻縣教區,在獻縣教區培養了九十幾個修女。獻縣教區也是耶穌會成立的。獻縣教區現在是中國大陸最受重視的教區。感謝天主。
謝謝兩位神父。在此也為了我們教區明年的教友牧靈大會祈禱;也祈禱116日在新竹縣開始的20幾個機構聯展所需的一百萬元經費可以及早實現,不必再為經費擔心。
 
l   觀眾提問一:
兩位神父在台灣的時間非常長,有50年之久;請問你們為主做工的這段時間,覺得生命裡最有成就的事是什麼?以及覺得可惜、沒有做到的事是什麼?我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,台灣50年的教會,前半段成長很快,後半段就沒有那麼好;而現在我看大陸的情況以後也可能會很類似。所以想請問兩位神父,為了華人教會未來能夠再蓬勃發展起來,你們有什麼想法?謝謝。
 
l   房志榮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我最高興的是,我在台灣已經43年,一直都在教書。不過到台灣來以前,在碧瑤神學院的最後三年,我已經在教書,所以一共教了46年的書。這46年,特別是在台灣的教會,從我們搬過來以後就用中文教書、寫論文、寫教科書。從1969年有神學論集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。神學叢書也有80多冊了,現在胡國楨神父他們在編,編得非常好。而學生是全世界都有,特別是東南亞,像是馬來西亞的學生也能用英文、中文在期刊寫論文,我看到學生有這樣的成果,心裡當然是非常非常高興。就好像孟子說過:「取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不亦悅乎。」這是最大的喜樂。
覺得最可惜的是什麼?我回顧一下,還記得第一次華語聖經研習會是在我們陽明山佳蘭會院開的,那一次請我去做了一個演講,講梵二大會以後的讀經運動,實在是覺得欣慰。可是在結束的時候,主辦的陳維統神父說:「為了要讀聖經,應該有一些研究聖經的人。」這麼多年來,潛心研究聖經的人不夠,我覺得很可惜。所以在場的所有年輕人,或者你們做父母的,要鼓勵自己或孩子去做比較深的研究。我最近看到我們的總會長在魯汶開會時說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,英文是講「The globalization of superficiality.」。我們不是講所謂的「全球化」嗎?現在全球化就是非常膚淺的一種生活,非常非常膚淺。所以我想我們教會,應該在這方面要稍微深入一點;無論是做人或做學問,或者是社會工作,不只是做表面的工夫,絕對要深入。特別是為研究聖經,天主的啟示,神學、哲學,各種都要有人來深入研究。我希望台灣教會要有更多年輕人出來從事比較深入的這些研究。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我想當老師的人最高興的事情就是桃李滿天下,因為有人能把你的理念帶出去,帶到他的生活,帶到更遠的地方給更多的人影響。而最可惜,最遺憾,也最期待的事情,當然就是能夠傳承衣缽。所以我們大家一起多為房神父的這個期望祈禱,也是為我們的教會祈禱。接下來請孫神父分享他最喜歡和最希望未來能夠做到的事。
 
l   孫達神父(新書發表會主角):
我感覺一直到現在,我們神父們在傳教工作方面最大的一個失敗,就是沒有把教友培育得主動起來,到現在我們各堂區的教友大部份都鈍鈍的。我前兩個星期到大陸去,看見他們的教友那麼主動,在馬路上,在商店門口,到處發傳單,傳福音,而在台灣我們是按兵不動,很可惜。我們應該讓教友主動起來,這是我這些日子覺得遺憾的。謝謝各位。
 
l   于中(訪談人):
我們今天最重要的是,希望各位能知道這兩本書,能夠看這兩本書,並且把書裡面的精神從您的身上或由您的周圍散發出去,為我們做更好的福傳,讓我們的社會能夠更祥和,更充滿愛。謝謝兩位神父。
 
l   謝佐人(主持人):
非常謝謝于中對兩位神父精彩的訪談。耶穌會士在台福傳口述歷史是一項長期積極持續進行的計劃,現在我們請這項計劃的主持人戴台馨教授跟我們說幾句話。戴台馨老師是輔仁大學經濟系教授,也是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終身奉獻會員。
 
l   戴台馨(口述歷史專案主持人):
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午安。首先請讓我們一起感謝房志榮神父和孫達神父願意接受大家的採訪,分享他們一生的經驗,見證他們的信仰。如此當我們閱讀他們的口述歷史書籍時,可以更加認識天主。耶穌會士的培育過程有統一的做法,譬如說都有初學、卒試、發末願等等,但是他們的個性、才華,都非常不一樣。天主給了他們不同的舞台展現他們的才能,但是他們終究是為了要愈顯主榮,這是特別值得我們以會士們為典範來仿效的。
計劃的主持人只是做一些推動、催稿、編輯、校對、整合等等的工作,如果沒有願意採訪的志工,這兩本書是不可能起頭的。所以我們現在要謝謝採訪房志榮神父的林淑理老師,以及採訪孫達神父的熊瑾瑜老師,沒有這兩位志工,我們就看不到今天的書,謝謝兩位,謝謝。最後當然要感謝大家的蒞臨,以及大家的購書和閱讀,如果沒有大家的參與,這個新書發表會就辦不成了,所以我代表我們的志工團隊謝謝各位;也敬請大家期待後續的耶穌會士口述歷史,謝謝大家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 

台北市中正區(10089)辛亥路一段22號4樓 4/F,No 22,Sect. 1,Hsin Hai Rd, Taipei 10089,Taiwan

Tel:(02)2365-5615  /  Fax:(02)2368-5130  /  E-mailtcfroc@tiencf.org.tw

財團法人耕莘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

 

English Introduction

交通指南

社區發展

青年培育

公益攜手

教會合作

山學團簡介

寫作會簡介

長青學苑師資

113年第1期課程 NEW

多功能禮堂

研習教室

報名辦法

耶穌會士口述歷史套書型錄

聆聽你的心